NBA录像
顶级赛事为何都青睐中国市场?从咪咕拿下NBA说起
久违的世界杯在初夏就点燃了沉寂已久的体育版权大战。而最近,两家巨头宣布合作的消息又在这个冬天撩起起了众多体育行业人的热情。
12 月 7 日,在 2018 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与 NBA 在广州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宣布达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咪咕正式成为 NBA 在中国的官方合作伙伴,这也是咪咕第一次和北美职业体育联盟合作。
如果你经常关注媒体行业,也是 NBA 的忠实球迷,多半会生出疑问:咪咕怎么也来凑热闹了?
NBA 作为目前全世界商业化运作最成功的体育联盟,在版权运作上尤为精细。这体现在,NBA 已经和国内的央视、百事通、腾讯、微博、字节跳动宣布达成合作,仍能切割出足够的空间与咪咕结盟。
所以,此次的合作虽然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不少人其实没闹明白咪咕拿到的,和别家到手的版权有何不同。咱们先说内容部分,内地:
也就是说,除了直播,咪咕基本上拿下了所有 NBA相关的内容版权。尽管最大的肥肉直播没到手,但央视和百事通同为“国字号”,而腾讯与 NBA 在 2015 年缔结的协议是 5 年合约。
至少在内容层面上,咪咕已经基本与其他几家处在了同一起跑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咪咕实际上也实打实地拿到了直播版权,只是目前仅限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以上是在内容层面咪咕到手的东西,不是最多,但足以撑起之后的想象空间。而咪咕的另一个身份还是“NBA中国赛的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双方将在 Jr.NBA 和 NBA 中国赛的运营推广方面进行合作。
合作永远都是基于共赢的,在探讨 NBA 对于咪咕的意义前,我们不妨给 NBA 的意图下一个定义:
按照官方表述,咪咕是“中国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设立的,负责数字内容领域产品提供、运营、服务一体化的专业子公司”。移动互联网+内容,是咪咕的两大关键词,这就不难理解咪咕为何在这场版权竞赛中跑到了前面:
据 CNNIC 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国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 5.78 亿,较去年末增加 2929 万,占手机网民的 73.4 %;如果把短视频应用也算进来,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高达 88.7%,用户规模达 7.11亿 。
移动视频的爆发式增长有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包括4G 网络的普及、“提速降费”政策的执行、算法分发模式的应用等原因。
音画作为承载形式的视频,不仅相比文字、图片、音频,能营造更强的沉浸感,成功杀掉更多的用户时间;而且在商业变现方面能玩出更多花样,得以实现更高的转化率而受到广告主的青睐。
一方面,国内在线视频普遍仍处于“高分辨率、低码率”的现状。看似有着高达 4K 的清晰度,但实际上这 4K 仅仅是“有量而无质”,在移动设备尺寸不断提升下,画质越来越经不起推敲。
另一方面,短视频还处于“标清时代”。短视频应用随着算法分发模式的兴起而诞生,本质上一切的体验、交互都以“杀时间”为目的。提高清晰度提升沉浸感正是最直观的手段之一。
而 5G 相对于 4G 最明显的两大优势便是:1.低延迟;2.高速率。这意味着在 5G来临后,视频平台可以在观赏体验方面再往上走。
咪咕依托于中国移动,在技术方面有先天优势。一方面,移动是目前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服务超过 9.2 亿用户,其中 4G 用户就有超过 7 亿。这都倒逼着中国移动不断地进行技术的优化迭代,这对 5G 时代即将迎来的下一轮技术更新打好了基础。
一方面是视频质量的硬实力:咪咕在俄罗斯世界杯完成了国内首场线K 直播,并在之后继续服务中超、CBA的直播。从视频标准来看,咪咕的线 帧,并支持HDR,对于体育比赛这类以高速运动画面为主,大光比场景转换较多的内容体验提升明显;最终咪咕在世界杯期间拿下了 43 亿人次的观看量。
另一方面是内容运营的软实力:在快节奏时代,动辄数小时的体育赛事直播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足够友好。所以,体育直播只是其一,做好比赛内容的二次运营,比如精彩集锦、十佳球等,有利于提升用户粘性与留存,将会成为来来视频平台发力的重点。
在今年世界杯期间,咪咕上线了一款“AI直播剪辑官”。它能做到识别球队、球员、场景三种维度,并通过智能剪辑实时推送给用户。据咪咕 CEO 刘昕披露,第一轮小组赛中由 AI 剪辑的 C 罗进球短视频观看人次就破亿仅花费了不到 24 小时,可用性已经及格线以上。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内容行业的春天,同时也加剧了信息过载带来的影响。简而言之,品牌方的声音要穿越重重阻隔才能进入到消费者的视野中。
于是,跨界营销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传播手段。这对于业务覆盖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和动漫数字的咪咕来说,无疑有着进一步打通各业务联动,盘活整个 IP 布局气到了正面作用。
按照目前咪咕的 IP 布局,在业务宽度与深度上都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配合体育赛事几乎百搭的属性,会为之后咪咕扩大体育生态的竞争中打下良好基础。
以当下各大品牌与 NBA 的热情来看,咪咕这次与 NBA 的合作无疑是砸下了重金。以美国《体育画报》公布的 2018 年度全球运动员代言收入排行榜为参考,NBA 球员就占到了第二、第四、第九三个席位,商业价值尽显。在提升曝光度以外,我认为咪咕还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受制于腾讯与 NBA 的 5 年 5 亿美元长约,仅拿到港澳地区的直播版权,对于已经在俄罗斯世界杯直播中受益不小的咪咕来说,没有更长远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目前的规划,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利好。NBA 得以培养一个腾讯的潜在竞争对手,在其 5 年期满之后作为版权方的议价能力。咪咕得以在港澳地区的直播中操练直播团队,提升双方的信任度,为之后竞逐内地直播权打好基础。
与世界杯、中超、CBA 不同,NBA 有着惊人的引流能力。在现任总裁亚当·肖华的运营下,NBA 以减少球队背靠背比赛造成球员受伤的名义,将整个赛程拉长,这意味着一年中有近9 个月的时间都有 NBA 相关赛事,这无疑是维持品牌热度极好的途径,这一点看看腾讯 NBA 拿到手软的赞助合同就知道了。
而体育竞技向来就是“打破国界”的桥梁,大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外交”,小到 NBA 球星每年夏季的中国行,背后都伴随着关系的升温。
从移动自身的层面来讲,从 2016 起就开始不断提及的“大连接”战略中,“推动全球连接”就已经定为核心。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NBA 无疑是提升品牌认可度的“硬通货”。
简而言之,品牌开始关注尚未进入社会的学生群体。相对于职场人,他们尚未培养起成熟的消费习惯,功利心更弱。介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有利于更早培养起用户粘性。
以最近风头强劲的钉钉为例,他们通过为雇主打造高效的校招工具,直接一脚迈进了准职场人市场中,通过连接雇主与学生,提前开始培养起使用习惯。
对咪咕来说,NBA 未尝不是如此。除了以内容持续吸引年轻用户,作为线下活动的 Jr. NBA 与 NBA 中国赛的合作,正好是长年扎根线下的移动最拿手的。一方面推动国内篮球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协助引流,最终沉淀到咪咕平台。
实际上,牵手 NBA 并不是咪咕灵光一闪的举动。从 2018 年中开始,咪咕打造体育品牌的野心已现。5 月,砸下 10 亿赢得俄罗斯世界杯直播版权;7 月,宣布与苏宁合作,将欧冠、亚冠、WWE、UFC 以及欧洲 5 大联赛外加中超版权直接打包;10 月,再拿下 CBA 版权。
咪咕如此大力度的投入到体育版权的军备竞赛中,其实是看准了“大体育”产业的美好前景。在此之前,体育赛事更多体现在大屏幕,但在 5G 赋能移动互联网、消费者时间碎片化的大前提下,转型移动端已经是无可辩驳的必然。
对于咪咕来说,前有发力泛娱乐,后有赛事版权军备赛,都是基于提前拿上一手好牌的考量。正如短短几年间,移动互联网重构了支付、出行等领域。面对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任何平台都将一起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欧洲杯2024小组赛直播赛程提供